女性在电竞!从玩家变成LCK全球制作人

犀牛赛事 网络 2025-07-13 22:00:06

每当LCK战队参加《英雄联盟》国际赛事时,总有一位默默陪伴在选手身边、帮助他们与海外粉丝沟通的人,那就是负责LCK选手口译的LCK全球制作人朴志宣——Park "Jeesun" Jee-sun。Sara最早知道她还是2017年,朴志宣加入LCK担任翻译,但当时大家的关注点在新LCK女主持人金秀贤身上。一方面是金秀贤穿着打扮比较时髦性感,另一方面是朴志宣当时的业务能力真的很差。

但朴志宣在2018年的成长速度很快,她不但继续留在电竞行业,还成为了拳头游戏的正式员工,以及世界冠军Bang的妻子。国内观众对她的印象,基本上就来自于国际赛事的赛后翻译,常常和希然之类的女主持人拍摄节目。事实上,她目前的身份是LCK全球制作人,统筹LCK英文流的转播和节目制作。

LCK在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变化,朴志宣也不例外。从SportTV的同声传译员、KeSPA记者团出身的新人大学生,到如今成为拳头游戏旗下的LCK全球制作人,她的身份发生了转变。此外,她还在2023年与SKT出身的ADC选手Bang结婚。她热爱游戏和电竞,在这个领域找到了事业,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可,还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侣。

在2025年MSI比赛期间,韩媒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太平洋体育馆见到了朴志宣,并对她进行了采访。通过这次采访,我深刻感受到,在《英雄联盟》电竞圈中,朴志宣堪称“兴趣与职业完美结合”的典范。她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哪些努力?工作中又有怎样的感悟?她与丈夫之间的故事又有哪些?我们听到了许多精彩的经历。

Q:您来到举办MSI的温哥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现在适应时差了吗?

A:现在好多了。刚来的时候我也很晕乎,状态不太好。以前我对适应时差还算自信,但这次来到北美,感觉比去欧洲更难适应。不过现在还行,虽然睡一觉后白天偶尔会有点像感冒的疲惫,总是感觉有点困。

Q:记得您刚加入SportTV时,我曾经和金秀贤一起采访过您。

A:(惊讶)对,没错!是在SportTV比赛场对面二楼的咖啡店。哦,我记得!我当时穿了件开衫,秀贤姐穿了件无袖上衣。

.

注:左边这个就是当时的LCK女主持人金秀贤,她们是同期加入LCK联赛,还常常开黑玩《英雄联盟》。

Q:回想当时,您有没想过会在电竞行业坚持这么久?

A:嗯……怎么说呢?我没明确想过要在电竞行业干一辈子,只是因为特别喜欢《英雄联盟》,觉得能在这儿工作会很好。真正开始工作后,除非发生什么大事,我觉得自己会一直做下去,很难想象去其他领域工作,因为我太喜欢这份工作了。

Q:做了8年工作,应该已经很熟悉行业规则,工作也上手了,内心应该更有余裕了吧?和刚开始相比,有什么变化?

A:刚开始特别紧张,心理上完全没有余裕,总觉得自己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,想让大家信任我。那时候,女性出镜者或采访主持人出现时,很多人会带着质疑的眼光,怀疑她们是否真诚、是否有足够专业知识。我知道这种眼光,所以特别希望通过展现专业性获得信任,因此更紧张,害怕出错。

我没接受过专业培训,所以即使练习再多,采访时还是会语速过快、结结巴巴。现在有人问我怎么能不紧张,其实我现在也会紧张,只是我的性格属于一旦开始就“豁出去了”的类型,所以可能不太明显。

我在《英雄联盟》电竞现场出差的人员中算是资历比较老的,慢慢变得更从容了。每次换地区,当地工作人员也会更换,他们常会先来问我,比如“这种情况下工作流程怎么安排更好?”或者“哪个方式更有效率?”听到这些,我觉得挺骄傲的。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为团队做出多样化的贡献,真的很开心。

Q:您提到想获得信任,让我感受到您付出了很多努力。作为采访者,需要站在大家面前,实时表达自己的想法,确实容易出错。为了减少失误,您应该下了不少功夫吧?

A:是的。我最初是做语音口译的。那时候,LCK英文直播中,选手接受采访时,我需要像配音一样进行同声传译。但我真的做得不好,因为我完全没做过同声传译。日常生活中做过一些翻译,但同声传译完全没经验,却冒冒失失地应聘了这份工作。真正开始后,一边听一边翻译,感觉要疯了。我一边做一边想:“我真的搞砸了,麻烦大了”,“大家肯定会骂我”。

当时SportTV在新兴洞附近,我家走路大概20到30分钟。工作结束后,我心情低落,连公交车都不坐,一个人慢慢走回家,边走边想:“我真的太差了,彻底搞砸了,看LCK英文直播的人肯定都在骂我。”但也没办法,是我自己做得不好。负责英文直播的工作人员鼓励我说:“志宣,别看聊天窗口,别在意那些评论。”所以我真的完全不看,因为看了会更畏缩。

为了做得更好,我当时看了OGN一位叫Joel的同事做的LCK英文直播,边听边记录,学习他的翻译方式和自然表达,下了很多功夫。后来我意识到同声传译需要更专业的技能。我在韩国外国语大学读书时,学校有口译课程,虽然不是研究生课程,但周末有8周的短期培训。我抱着救命稻草的心态去上了课,真的受益匪浅。课程教了很多专业技巧,比如数字多时如何断句翻译,会议口译、政治口译、贸易口译等内容。

我很快掌握了基本技能,之后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提升了,自信心也增强了,觉得“上这个课真是太对了”。现在回想,学校生活真的很辛苦。平时上课,周末还要上口译课,感觉整天都在学校。虽然当时觉得烦,但回头看,真的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。如果没上这个课,我可能一直凭热情毫无基础地做口译,心里会一直有种亏欠感。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技能、找到方向,真的很幸运。

Q:平时上课,周末听讲座,晚上还要做LCK口译工作……听起来真的很辛苦。

A:那时候因为太喜欢《英雄联盟》和电竞,工作不像“上班”,更像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。我觉得自己上学也挺轻松的,毕业晚了点,因为要兼顾工作还休过学。总之做着做着就都做成了。

Q:您实现了兴趣与职业的完美结合,实际体验后感觉如何?有哪些优点和缺点?

A:我没觉得“让兴趣成为职业”是好是坏,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。我的生活是典型的韩国应试教育模式。初中时有国际中学的热潮,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想去,只是跟着潮流参加了2夜3日的面试。到了外语高中,我也不是特别想学德语,但为了考进去就在申请书上写“因为德国有著名的人权律师,我想学德语”,结果真的进了德语系。大学申请也是根据成绩填志愿,稀里糊涂进了某个专业。

高三时,同学们都在选择想读的专业,但有些朋友并不喜欢自己的目标专业。我当时也没特别想去哪里,只是想着高考分数高、内成绩好就报商科之类,完全不知道想学什么。上了大学后,对学业更没兴趣,与其追求想做的职业,不如准备所谓“好”的职业,慢慢地就感到精疲力尽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玩游戏。从小学时《风之国度》刚出就玩,觉得自己玩游戏还挺厉害。最初没想过往这方面发展,但高考后和朋友一起玩《英雄联盟》,慢慢知道了LCK,觉得“在那儿工作应该很有趣”。后来抱着“先试试看,总会有自己的路”的想法,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开始工作。

刚开始工作时真的特别开心,第一次接触到感兴趣的领域,实际工作后很有成就感,感觉特别好。还有一点,我是个“夜猫子”玩家,听到早上7点上班就觉得自己肯定会迟到。如果是朝九晚六的工作,我要么放弃游戏,要么每天迟到。幸好LCK开赛时间是下午,也不用早上9点上班,感觉和我的兴趣很契合,觉得自己很幸运。

Q:如果给职业满意度打分,您会给多少分?

A:大概85分吧?其实不是特别不满,只是工作久了会有很多想法。在电竞行业长期工作后,会思考未来的生活、游戏之外的生活,比如如果没有游戏,我的身份是什么?会开始有这种想法。

Q:您说的“未来的生活”、“游戏之外的生活”是什么意思?能再详细解释一下吗?

A:我的职业一直围绕游戏和电竞,所以会想“如果没有这些,我该怎么办?”。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,总有一天可能会消失。想到这些,我偶尔会思考“没有游戏的朴志宣是什么样的?”。因为我丈夫也做游戏相关工作,所以我开始希望能有一个不依赖游戏的自我或身份。

Q:您思考后找到了一些答案吗?

A:我太喜欢游戏、太投入了,所以还没找到其他东西。不过我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,在思考。

Q:您在电竞行业工作时,有没有特别开心和特别辛苦的时刻,能否各分享一个?

A:身体不舒服时确实很辛苦。出差时生病真的特别难受。我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好,平时挺会调节状态,但最近偶尔也会生一两天小病。去年全球总决赛时,幸好在休息日发烧了,这次也有点感冒的感觉。经历这些后,我觉得自己得更注意身体管理。最开心、最有趣的时刻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,是疫情期间。疫情时能去参加全球总决赛或MSI真的特别难忘。那时候很多人没法出行,我却有机会去现场。每天做核酸检测、戴口罩、隔离,在中国酒店隔离了两周……

当时觉得特别辛苦无聊,但现在回想,那种大家一起努力的经历很特别。比如远程采访系统的建立,把选手聚集在一起举办国际赛事,在冰岛时大家总去同一个社区、同一间餐厅吃饭,一起辛苦、一起面对复杂环境。因为大家都很辛苦,所以更会互相照顾。而且在那种情况下,我们期盼多年的LCK国际赛事冠军被DWG以非常帅气的方式拿下了。看到那一刻,感觉之前所有辛苦和回忆都像宣泄出来一样,特别有冲击力,所以那段经历特别难忘。

Q:做LCK全球制作人感觉如何?这份工作和口译完全不同,适应得好吗?

A:在成为全球制作人之前,我作为自由职业者一直在协助全球直播,所以对这个生态很熟悉。实际工作后,适应起来并不难。入职后学了很多制片人需要的行政事务,不只是节目制作,还有很多场外事务要操心,学到了很多。LCK全球直播比韩文直播氛围更轻松,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创意尝试,尝试了很多有趣内容,比如新栏目、搞笑短剧、幽默的节目编排。当这些尝试得到好反响时,真的特别骄傲。

Q:做LCK全球制作人时,有没有觉得“这个真的做得很好”的事情?

A:应该是分析台的建立。原本LCK全球直播没有分析台,那段时间只能用计时器填充。后来我们讨论了很多,觉得分析台对节目会很有帮助。观众多,反响也好,所以在新赛季推出了分析台。刚开始还担心怎么做好,但做着做着就成功了。我们团队里有很多在韩国做英文游戏直播很久的同事,他们给了很多好评,说“你做了10年都没出现的栏目”,所以我特别骄傲。

Q:得到同事的认可真的特别开心。您实现了兴趣与职业的结合,工作有趣又被认可,或许对想在游戏行业工作的人来说,您是个很好的榜样。对有这样梦想的朋友,您有什么想说的?

A:经常有人问我想在游戏或电竞行业工作,想在LCK工作,应该怎么做。我觉得游戏和电竞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,随着技术进步,这个行业会不断成长、不断变化。在游戏行业工作,热爱和热情能带来很大协同效应。有这种热情的人正是游戏和电竞需要的优秀人才。所以我强烈推荐想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来尝试。未来5年、10年后,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,但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

而且游戏和电竞是个如果没有理解度就很难跟上的特殊领域。需要懂得游戏的情感,理解选手的心理,本身就熟悉这些的人有很大优势。所以如果对游戏和电竞有热情,并且能发挥自己的长处,我相信会有很好的结果。

Q:现在进入采访的最后阶段了。最后几个问题是私人生活的,想问问您介不介意谈这些,比如婚姻相关的话题?

A:只要不是太私人的问题,我都没什么抵触。

Q:其实我一直想聊聊这个话题。我可能是业内最早知道您和Bang恋爱的人。因为之前Bang选手参加过InvenGlobal频道的《Reapered Show》,当时他把手机交给我,手机壳上贴着您的照片,所以我就知道了。后来Bang选手联系我说想以InvenGlobal记者身份去全球总决赛,我也知道背后的原因。现在你们结婚了,觉得这个故事讲出来会很有趣。

A:(笑)真的吗?哇,我完全不知道。我觉得这个故事挺有趣的,我不介意聊这些。不过比起我,Bang选手在采访或个人直播中被问到关于我的话题时,会比较直接地拒绝。我之后会问问他介不介意我聊这些。

注:这次的采访内容经夫妇双方同意后发布。

Q:Bang选手有个“史上最差ADC”的绰号。我觉得这个绰号是因为大家对您的好感才出现的。听到这些,您有什么想法?

A:一开始觉得很压力,觉得是过分的夸奖。这变成了一个迷因,但我总觉得自己没那么优秀。时间长了,担心大家会觉得疲倦,或者会说“朴志宣也没那么好吧”。其实我觉得我们是合拍的两个人,很好地维持着关系。我们是天生一对,谁更优秀、谁更差这种说法并不适用。

说实话,如果非要说谁更优秀,我觉得我丈夫更厉害。所以这种玩笑虽然有趣,但时间长了有点担心。不过粉丝这样说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表达对我们关系的认可,感觉像是一种称赞,也让我觉得“看来我不是个差劲或不足的人”,挺欣慰的。

Q:你们秘密恋爱了挺长时间,后来通过Instagram公开了。公开时应该很惊讶吧?

A:确实有点惊讶。当时是Instagram吗?我没想到大家会那么快把线索连起来,可能我们有点大意了。不过虽然惊讶,但我们很尊重和喜欢彼此,所以即使恋情公开,也没怎么担心会分手,所以没太在意。

Q:看到你们恋爱、结婚,幸福生活的样子真的特别好。能对那些祝福你们的粉丝说几句感谢的话吗?

A:即使只是上传短小的Vlog,也有很多人留言说我们很珍惜彼此、幸福生活的样子很好看。我本来觉得这些只是日常小片段,但大家这么积极地称赞,我也很惊讶。看到这么多人用善意的目光看待我们,我感到一种责任感,觉得自己要更努力地维持健康幸福的婚姻关系。

当然,决定结婚时就想着要一辈子幸福生活,但看到大家的善意评论和称赞后,这种责任感更强了。我想我们得好好保持这样的状态。既然有这么多人用善意的目光看待我们,我们也会以美好的姿态幸福生活,不让大家失望。

上一篇: 一条小团团自称被网友判了8年,复播后直播间人数飙升1w人,礼物不间断,网友直呼:这就是游戏一姐的魅力吧!

下一篇: 7-0-6,小胖在AG的身上拿了超神,一诺不在,AG的22连胜要被终结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