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筷子兄弟”到“内线支柱”!切特季后赛进化史,雷霆赢麻了
雷霆3-1领先森林狼,离总决赛只差一场胜利。这场G4,有人记住了SGA的40+9+10,有人记住了杰伦-威廉姆斯末节14分的关键球,但千万别忘记,还有个瘦高的身影——切特-霍姆格伦。
他全场21分7篮板3帽,三分4中2,末节5中4砍9分,用一次次补篮、三分和封盖,把森林狼的反扑按在地上。更关键的是,他证明了一件事:放弃成为“下一个KD”的切特,反而成了雷霆最稳的“第三巨头”。
切特的“进化报告”:少打1分钟,多抢1.5篮板,他变“空间5号位”了
上赛季季后赛,切特场均30.5分钟,11.9次出手,得15.6分7.2篮板;
本赛季,他场均29.5分钟(少打1分钟),11.8次出手(几乎没变),却能得16.1分8.7篮板(多抢1.5篮板)。
数据进步的背后,是他进攻稳定性的质变。上赛季季后赛,他10场只有5场15+,最低6分;本赛季15场9场15+,最低8分。最直观的是三分——上赛季26%命中率场均1.3记,本赛季32.4%命中率场均1.5记。
对森林狼G4,他的三分有多关键?末节狼队追近到3分,杰伦-威廉姆斯分球右翼,切特空位张手就进25英尺三分;SGA突破吸引包夹,分球给切特,他踩线投中23英尺长两分。这些球不是“乱枪打鸟”,而是无球跑位+空位把握的顶级表现。
防守“一柱擎天”:护框率超DPoy,他是雷霆的“禁区守护神”
切特的防守,比数据更可怕。
本赛季季后赛,他场均1.93帽,但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”——他的护框压迫感太强了,对手根本不敢轻易挑战禁区。
数据为证:他的0-6英尺护框率9.6%(联盟第一),封盖率23.0%(联盟第五)。对比新科DPoy莫布利的8.6%护框率和15.9%封盖率,切特的防守统治力更胜一筹。
G4开场,狼队的第一次进攻,切特就给了戈贝尔的扣篮一记大帽;末节45秒,麦克丹尼尔斯突破上篮,切特长臂一伸又送火锅。这种“后发先至”的防守直觉,让狼队的内线进攻彻底熄火。
为什么切特不模仿KD?3个原因,他的选择比“当KD”更聪明
当年,切特和斑马被称为“筷子兄弟”,很多人觉得他会走KD的外线打法。但现在看,他的选择更理性:
1.身体条件:他是“加强版传统内线”,不是“弱化版KD”
KD的协调性、外线技术是历史顶级,能无差别单打;切特的优势是身高、臂展,护框、协防、篮板本能比KD强。与其硬学外线,不如强化内线根基。
2.球队需求:雷霆缺“空间5号位”,不缺“外线得分手”
雷霆有SGA、杰伦-威廉姆斯两个顶级持球手,缺的是能护框、能拉空间的内线。切特专注内线,挡拆顺下、二次进攻、三分牵制,刚好补了这个短板。
3.规避伤病:内线打法更“省身体”
KD生涯早期脚踝伤不断,外线突破对身体负荷大;切特打挡拆、空切,身体损耗更小,更利于长期健康。
雷霆的新“三少”真成型了:切特成“隐藏核”,总决赛不远了
G4之后,“雷霆新三少”的说法不再是噱头——SGA控场、杰伦-威廉姆斯爆分、切特护框+终结,三人各司其职,把比赛拿捏得死死的。
对比2012年那支雷霆青年军,现在的雷霆防守更强(2012年防守效率联盟第8,2025年第3),进攻更均衡(SGA40+、杰伦-威廉姆斯30+、切特20+轮流爆发)。如果杰伦-威廉姆斯的稳定性再提升,总决赛甚至冠军都不是梦。
切特的“放弃”,是雷霆的“收获”
切特放弃当“下一个KD”,却成了联盟顶级的“空间5号位”;雷霆放弃“复制杜兰特”,却收获了一个更适配、更稳定的“第三巨头”。
现在的雷霆,离总决赛只差一场胜利。而切特的存在,让他们的上限远不止于此——他是禁区的“守护神”,是进攻的“稳定器”,更是三少王朝的“基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