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瀚森两场NBA夏联过后,暴露三大短板,或成NBA常规赛“拦路虎”
在拉斯维加斯灼热的聚光灯下,杨瀚森用两场NBA夏季联赛交出了20分9篮板8助攻1抢断4盖帽的答卷。数据虽不及CBA赛场耀眼,但对这位中国新星而言已属不易。
然而,在杨瀚森两场数据的背后,犯规、失误与体能三大短板悄然浮出水面,若不能及时弥补,恐将成为他在NBA常规赛出场时间的“拦路虎”。
犯规:游走于防守与出场的钢丝之上
首战对阵勇士,杨瀚森早早地就领到了6次犯规,幸好夏季联赛粗放的政策达到10犯才离场,但若在常规赛,他早已被罚出场。
6次犯规既有防守端挡拆时无谓伸手,也有进攻时急于卡位撞翻对手的动作。总体感觉是他还没找到适合NBA防守时的尺寸。
次战对阵灰熊,杨瀚森显然“学乖了”,面对对手的持球冲击,他主动收缩防守动作幅度,不再像首战那样“见球就扑”。
这一调整让他的犯规次数骤降至3次,却也暴露了新问题,当灰熊用小个阵容提速时,他的协防脚步明显慢了半拍,给对手漏出了空切的机会。
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下既有效限制对手又避免进入犯规困局?对于初登NBA赛场的杨瀚森来说,他还没有能掌握好在NBA判罚尺度下的“防住”和“不犯规”之间找到平衡。
这是杨瀚森亟待破解的难题。对于这个难题,当年姚明初登NBA时也曾深陷犯规泥沼,后来通过研究对手习惯、强化核心力量,并在教练指导下精进防守站位与对抗技巧,才逐渐掌握了防守节奏。
这个难题对杨瀚森来说并不是很难,只要他多加锻炼,极有可能在季前赛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。
失误:对抗升级下的控球之殇
如果说犯规是“经验问题”,那失误则是“能力短板”。两场夏联比赛,杨瀚森的失误达到了8次。
首战对勇士,杨瀚森仅有3次失误,在单打和对抗时,杨瀚森的身体能更占优,而他的失误主要来自于进攻时的犹豫。
而到了对阵灰熊的比赛,他的失误飙升到5次。究其原因,灰熊球员个人能力更强、对抗更凶悍,并且根据杨瀚森第一场的比赛分析,灰熊对杨瀚森的防守也制定了针对性包夹协防如影随形的策略。
当杨瀚森持球强攻时,用身体对抗消耗他的体力,用协防切断他和队友的联系。而队友支援不足,使其在围剿中举步维艰。但进入常规赛后,若他仍无法在高强度对抗下保持球权,不仅会拖累球队进攻效率,还可能成为对手“针对点”。
针对失误的短板,杨瀚森必须提升核心力量以应对高强度对抗,同时优化传球选择并依靠团队协作破解包夹,是降低失误率的必由之路。
体能:背靠背鏖战的无声警报
两场背靠背比赛,是对杨瀚森体能的终极考验。
首战勇士的比赛结束后,当他团队成员问他感受时,他直言“累死了。”次战灰熊的比赛,镜头屡次捕捉到他被换下时胸膛剧烈起伏、大口喘息的画面。
背靠背的高强度赛程,尤其下半场体能明显透支。“第一次打背靠背,有些回合感觉不到自己的腿了。”赛后在采访时他说。
NBA夏季联赛的节奏有多快?数据显示,两场比赛的平均回合数比NBA常规赛要高很多。对于长期在CBA“有球训练”的杨瀚森来说,这种“无球跑动+快速攻防转换”的模式,对他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都是全新挑战。
接下来杨瀚森将有两天的休息时间,他在赛后采访时也说自己自己恢复体能的办法:吃饱、睡好、不打游戏。但这对于常规赛还远远不够,他需要通过锻炼来提高心肺功能与体能储备,才能更好地匹配快节奏攻防,不然再精湛的技术也将黯然失色。
而面对NBA常规赛,犯规控制需要更聪明的防守选择,失误减少依赖团队配合的磨合,体能提升则离不开科学的训练规划。而这些,恰恰是姚明、易建联等前辈们当年用无数场比赛换来的经验。
在NBA联盟,夏季联赛是考场,季前赛是热身,而常规赛才是真正的赛场。杨瀚森现在暴露的问题,反而是好事,至少他还有时间去解决。
下一场开拓者对阵鹈鹕,杨瀚森将迎来真正的NBA常规赛级别的考验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你对此又有什么想法或看法呢?欢迎留言评论,让我们一起探讨!
作者原创文章,仅为个人观点,如果喜欢请帮忙点个赞,如您有同感或不一样的见地,请评论,如需转载请联系,擅自转载者必究!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