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中国女篮派出2米13双塔,阁下该如何应对

犀牛赛事 网络 2025-07-17 14:15:02

一个骨骼惊奇、万中无一的篮球奇才,要怎样和四个正常人一起打球?这是拥有文班的马刺队要考虑的问题,也是拥有张子宇的中国女篮“幸福的烦恼”。

亚洲杯小组赛打到现在,女篮的赛场画风颇为奇特——首发阵容防守端以盯人为主,进攻端围绕韩旭策动挡拆,用连续突分拉扯防线,这套打法非常成熟,也符合当代FIBA体系的潮流。而一旦张子宇替补登场,女篮就像换了支球队,防守端守联防倒很正常,可进攻端就像不会打球了一般,一个两个全部钉在三分线外,眼中再无篮筐,只有张子宇那灯塔一般高大的身影。她高举的双手就像左右摇摆的灯光,吸引着队友们不惜代价把球吊到她面前。

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,其实女篮也不是全无战术,她们还是会发动无球挡切,然后......再把球吊给张子宇。

这种打法有利有弊,好处是张子宇太无敌,只要球喂到手上,不管几人包夹都无济于事,韩国队1米98的中锋朴智秀赛前还表示“期待与张子宇的交锋。”结果在对抗中被后者不经意间撞伤离场,成了最早备战下次交锋的选手。坏处就是战术目的太扎眼,就连场边观众都知道中国队想干嘛,只要韩国队破坏了传球,就能发起潮水般的快速反击。

张子宇长期蹲守低位的另一个问题,就是和杨力维等外线持球手的突破路线重合,好不容易发起一次挡拆进攻,结果还被己方最强点挡住去路,就像鼓起勇气出了新手村,发现村里最强的魔导师竟然成了拦路BOSS。

面对这柄双刃剑,宫指导给出的解法是——派上韩旭。到了下半场,中国队一改场上一大四小的固定配置,把2米20的张子宇和2米05的韩旭这两尊高塔同时派上场,形成了女篮世界里平均身高达到2米13的内线双塔组合。

韩旭和张子宇的双塔阵容首先改变的是防守端,张子宇依旧坐镇禁区,韩旭则摇身一变,成了四处补位协防的大前锋。

在央视的采访中,韩旭就曾表示“还是更喜欢打四号位”。现在看来,她确实非常胜任这个位置,身高和机动性在联防体系中够用,还能大幅提高女篮的篮板水平。其实在张子宇的一大四小时间段里,中国队的篮板有些松弛,而韩旭恰好弥补了这一点。双塔防守带来后卫反击,女篮连续轻松上分,证明了双塔组合的超高下限。

双塔组合的想象力在进攻端更上一层楼,张子宇最擅长在篮下接球吃饼,那么如何调离对手的重兵绕前,让她轻松要到位置?简单,让韩旭吸走防守,给张子宇喂球,彻底解放她的统治力。

我们都在惊叹张子宇的8投全中,堪称女篮界的奥尼尔,其实中国女篮能用双塔组合打出这种效果,韩旭的作用不可或缺。她就像万能胶,填补了张子宇力不能及的大部分空白:她在弱侧的协防让张子宇专心护框、对篮板的保护让队友轻松发起反击、参与挡拆进攻把对手拉出禁区、精准的中投让锋线防守人不敢离她太远、一手传球策应又能让减负的张子宇放心欺负大人......正是韩旭这样的全面身手,才让张子宇的“一招鲜”真正意义上地“吃遍天”。

更何况韩旭本身就是内线大杀器,她只要在低位拿球,同样能吸引多人夹击。中国队相当于有两个能吸引成吨防守、同时贡献成吨防守的球星在场,而且这两人还互为犄角和补充,对眼下的中国女篮来说,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时刻了。

篮球建队的本质是围绕巨星打造一支最能扬长避短的队伍,这套双塔阵容也是如此。归根结底,张子宇的特点非常鲜明——攻防两端无可比拟的统治力和威慑力,只要在篮下接球就几乎必中的因果律级武器(在暴揍新西兰的比赛中,张子宇还开发出了接球运一步再抛投的招数,这意味着她的因果律范围往外扩了一大圈,对防守方来说又是惊天噩耗)。

与之相对的,她的缺点也很明显——防守端只能守禁区,进攻端最好近框接球打。只要张子宇在场,中国队就必须守联防,因为张子宇只防禁区这一块区域,不管敌我态势怎么变化,她始终在践行联防的思路。

这样一来,中国队就永远会面临弱侧一防二的问题,当对手的持球强点向联防发起突击,吸引强侧的防守注意力,再利用锤子战术或罚球线中转,把球转移到弱侧空位,女篮就始终需要韩旭这样的锋线去补位干扰。

其实对手们已经在针对中国队的弱侧——也就是张子宇的背后——开发一系列战术,这一回合中,新西兰弧顶的球员一边往篮下切入,一边指挥队友注意底角。而原先在底角附近的球员,也在同时溜到篮下,为弱侧队友吸走黄思静的注意力。

针对张子宇运动速度慢的特点,新西兰队尝试了各种战术,除了转移球到弱侧之外,她们还让中锋参与挡拆内切,试图用速度过掉张子宇。这招确实有效,但张子宇的队友又弥补了这个漏洞。

这就是中国女篮的核心思路:张子宇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,其他的都交给队友。战略性牺牲弱侧底角,毕竟只要对面没有库里,让对手远离篮筐就是胜利。传统的一大四小就是为了在防守端保持机动性,事实证明,在大多数时候,女篮姑娘们的轮转强度都值得信赖。

所以双塔的意义不是单纯的提升高度,而是当场上核心是张子宇的时候,派韩旭上场,依然有查漏补缺的效果,同时还能保护篮板。甚至因为韩旭会的太多,在进攻端还能发挥奇效,丰富女篮的打法,给张子宇和外线队友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机会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韩旭和张子宇的双塔组合是一次成功的“既要又要”的实验。对张子宇这种长板过长的特异型核心而言,身边多一个多面手肯定不是坏事。可以预见,在面对澳大利亚乃至欧美强队的时候,中国女篮肯定不会局限于正统的一大四小,这套双塔组合还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奇效。

而在未来,像韩旭这样模糊了位置的多功能摇摆人,或许才是最适合张子宇的建队答案。

上一篇: 吓死人!总决赛还没开打,步行者差点命都没了

下一篇: 文班透露学少林功夫细节:每天上千次踢腿跳跃 经历最严重肌肉酸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