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超最让人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……

犀牛赛事 网络 2025-07-04 08:15:03

今夏火爆的苏超(江苏城市足球联赛)仍在进行,热度不减。最近,网上出现一些奇怪的讨论点。自国足从世预赛出局以后,一直有网民将苏超和国足放在一起谈,称苏超球队吊打国家队,应该让他们代表国足。这当然是开玩笑,但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,很难让人笑出来。

第一个事情是新华社嘲讽吴曦事件。6月30日苏超比赛,镇江队球员黄玮鸿在面对盐城队射门时,奋力用脸挡出,一时间赢得广泛赞誉。新华社用一则2022年世预赛“吴曦躲球”视频,与黄玮鸿用脸挡球进行对比,以此嘲讽吴曦。众多媒体小编(包括江苏媒体)跟进,和网民一道,开启了对吴曦的嘲讽狂欢。

这样一则玩梗,令许多球迷愤怒。职业球员以脸迎球,球场上并不少见,而下意识“躲球”袭面,在高水平联赛也很常见,与职业精神并无关系。在许多球迷心中,吴曦的职业精神无可指摘,他是近十年来国足最重要的队长。2017年世预赛国足与伊朗比赛,吴曦拼到鼻骨折断,鲜血直流,成为那年国足征战的名场面。何以换个画面,这样的铁血队长就成为被嘲笑的怂包呢?

每一轮网暴羞辱,吴曦都没有回应。今年已36岁的他,仍在中超赛场拼搏,近期还连续进球,称得上中国职业球员的典范。吴曦长期为江苏足球效力,是2020年江苏足球首次夺得中超冠军的功臣。为赞美苏超球场,官媒主动出面,羞辱一位国足功勋队长,本地媒体跟进羞辱江苏足球功臣,这样的操作只能解释为:官媒非常不专业。新华社很快也意识到不妥,迅速删除了这一则视频。

如果说羞辱吴曦表明部分官媒和球迷谈苏超只是为了玩梗,对足球竞技和足球文化漠不关心,“卢克文方案”的热烈讨论,更是体现出很多人对苏超的追捧,已经演变成对职业足球的恶意。

所谓“卢克文方案”,是自媒体大V卢克文近期谈到,伴随苏超火爆,商业赞助增加,未来吸引高水平球员加入,苏超完全有可能替代中超,成为新的职业联赛。一时之间,“苏超有可能替代中超”成为热门话题。追捧苏超,嘲笑中超,成为社交媒体的政治正确。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。

苏超比赛确实精彩,其竞技水平如何?球迷社区普遍认为,介于国内第三级职业联赛(中乙联赛)到业余联赛(中冠联赛)之间。一个证据是,苏超居榜首的南通队,球员基本来自中乙球队海门珂缔缘的青训班底,他们大多无法在一线队上场,也能在苏超四战全胜、只丢一球。职业和业余足球的差距,由此可见一斑。

也许有球迷说,业余足球只要认真踢,照样也好看。姑且不讨论这种观点是否好笑,只看一个事实:苏超联赛的核心球员,是职业联赛资源的下沉出口。苏超每队最多只能有3名职业队一线球员,大量球员来自职业队的青训后备(定义为业余球员),他们是比赛质量的重要保障。举个例子,目前苏超射手榜前10名的球员,除苏州队的寇程是一名高中生,其他都来自职业球队或其梯队。这名脱颖而出的年轻球员,未来的发展路径,显然也是职业联赛。

苏超自开赛以后,不给球员发工资,而是以训练补贴的形式,给参赛球员每天300至500元补助。球队获胜有名次奖金,冠军团队50万,一般球队十几万到几万元,分摊到每个球员头上,其实并不多。职业球员日常训练、工资奖金,主要由签约球队保障。职业球队有练兵需要,也承担球员受伤的风险,算是给本地足球作贡献。业余球员有日常工作,凭一腔热爱在踢球,肯定不会投入太多训练时间。

苏超赛事的票价不贵,少则五元多则几十元,卖票收入不足以付安保费用。场地多由地方政府协调国企,或直接财政支持,需要收的钱并不多。据称南京队主场五台山体育中心的租金,每场只收2万元。不过,苏超主办方本身并不缺钱,赛季初江苏银行拿到总冠名赞助资格,费用是800万,此外有二级三级各路本地冠名商,据称冠名费都已上百万。

苏超赛事一共获得多少收入,扣除支出,有多少盈利,主办单位将如何分配这笔钱,以何种形式反馈给球队和球员?这些很重要的事项,目前官方尚未公开。这样一场热热闹闹的大型赛事,未来还会不会举办,有多少钱将用于赛事规划和球员培养,更是鲜有人讨论。

苏超火了以后,媒体大量宣传赛事将拉动多少消费,撬动多少经济效益。这些经济效益与赛事运营无关——要让一场大型赛事长期举办形成传统,得让具体参与者有清晰的获利。苏超赛事的主办方是江苏省体育局,各地市体育局、足球协会、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也参与其中。这期间,成本投入、利益分配和长期规划,并没有清晰图表。

最近几十年,中国足球在国家队的表现,让人一言难尽。但在职业联赛运作、足球市场培育等方面,中国足球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,市场化水平也居于各项体育项目前列。

国内职业足球联赛,主办单位和俱乐部均为独立主体,实行商业化合作。球员依法签订合同,赞助也按市场规则操作。不花纳税人一分钱,有钱就成豪门,没钱就地解散,这样的事情已司空见惯。当前,国内三级职业联赛有超过50多家俱乐部,它们或办青训,或建梯队,持续吸收和培养大量球员。在训练参赛、球员培养和转会等方面,俱乐部均有成熟经验。国内体育联赛中,职业足球联赛的国际化程度也居于前列,引入外援运作、球员薪酬体系,均向国际市场看齐。

当然,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有“假球”“黑哨”“黑箱运作”等丑恶现象,但只要加大曝光打击,严惩黑恶,制定防范措施,职业联赛也在震荡中完善。从世界范围看,一些顶级联赛也有过丑闻经历(例如意甲),其他三四线联赛也常见。只要足球市场的利益足够大,就要防止赌球和作假,中国职业联赛也要经历这样的考验。

将苏超和中超这样的职业联赛联系讨论,当然是可以的,但不能是为引发对立,制造羞辱。要看到苏超赛场上的球员拼搏精神,以及它所带动的民间足球热情,同时也要承认:中国职业足球发展几十年,筚路蓝缕,成果丰硕,不能轻易否定。唯有如此,中国足球的市场化发展才不会走回头路。

接下来的,苏超要走什么发展模式,是继续政府主导下的民间业余赛事,还是利用这波热情,引进商业主体和市场机制,向高水平办赛进化?这可以是苏超爱好者讨论的有趣话题,也是跃跃欲试的各个省超主办者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就我个人而言,我希望是后者。苏超热潮的内核是市民足球,政府只是初期操盘者。现在这项赛事“成了”,它承载更多期待,也值得更好的发展。苏超想继续举办,成为一项成功赛事,需要优秀球员加入,确保高水平的办赛和转播,让更多观众看到。苏超有很大的流量,商业利益纷至沓来,这就需要商业运作,同时要避免贪腐现象。政府官员是监管者,他们缺乏这样的专业运作能力。

如果不对苏超抱有更高期待,它仅仅是地方政府操办的一项赛事,后面会发生什么呢?很大的可能是,苏超在竞技水平和运作能力的方面,会显露无遗,观众热情会消退,苏超会变平庸。地方政府可能需要加大投入,以确保这项标志性的体育项目继续运转。各方面资源如何投入,地方上如何分配,对收益如何监管,甚至票价如何确定,都会是重大的公共议题。那时候的苏超,很可能会变得很沉重。

上一篇: 中国男足VS印尼生死战即将打响,中国男足不仅要赢,还要看沙特

下一篇: 曝崔康熙渴望逃离泰山!已与高层摊牌:给我1000万 立马拿钱走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