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继海一开始就错了?名记:他存在判断失误 嗨球根本不可能赚钱
近期,孙继海及其名下的嗨球少年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。由于认为其旗下学员存在违反合同的行为,嗨球少年将学员告上法庭并索赔266万元。网友对此是两种态度,有人质疑,有人支持。
而在《体坛周报》记者王勤伯看来,孙继海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,做青训是根本不可能赚钱的。“孙继海的“嗨球青训”项目很可能在立项之初就存在判断失误,未能充分认识到其未来在盈利模式上的不可行性。”
王勤伯表示,就算大连的法院这一次判了嗨球少年胜诉,但后面的麻烦会让它很难受。“如果大连金州法院判决嗨球在近期争议中获胜,未来当张某等球员成年后,嗨球可能面临一系列更复杂的诉讼,届时恐非大连金州法院所能完全解决。”
“根据国际足联(FIFA)规定,非职业足球俱乐部不具备职业球员的注册权。因此,嗨球不是参加职业联赛的职业俱乐部,实际上没有“卖人”的资质。无论是国际足联还是中国足协的标准,以当前青训极低的成才率(这是自然现象),嗨球所能获得的补偿远远不足以覆盖其高昂的培养成本。”
王勤伯认为嗨球少年的合同并不会得到国际足联的支持。“球员在18岁时可自由选择与任何职业俱乐部签约,接收俱乐部只需按足协规定支付培训补偿。若球员被国外俱乐部看中,嗨球甚至可能无法直接接触对方,更遑论从中获利。”
孙继海或会陷入两难的境地。王勤伯指出:“如果嗨球青训质量不佳,成材率仅维持国内平均水平,投资难以为继,竞争对手乐见其资金链断裂。若嗨球青训成效显著,培养出高水平球员,国内外职业俱乐部将在球员18岁时通过规则“合理抢人”。”
网友指出,孙继海完全可以自己收购一个俱乐部并参加职业联赛。但是,王勤伯认为这个操作的风险同样很高:“理论上当然可以,但问题是如果收购俱乐部目的是能够卖出自己的青训球员,这个成本和风险(竞技风险和经营风险)等于是再扩大了很多倍,进一步面对错上加错的可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