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完没了!名记再批孙继海违反足球规律,圈养小孩搞垄断,引发热议

犀牛赛事 网络 2025-10-27 09:00:09

近日,前国脚孙继海再度陷入舆论漩涡。这位曾在英超赛场上高光闪耀的中国球员,转型青训领域后本被外界寄予厚望,却因一场与13岁学员家庭的天价索赔官司,连番遭到《体坛周报》名记王勤伯炮轰,甚至被指责 “走反足球发展规律的死路”。

事件的导火索始于今年5月。嗨球青训一名学员因离队需求,向机构申请开具自由身证明时,被要求支付18万元赔偿金。学员家长对这一要求表示不服,选择在社交平台公开控诉,并希望中国足协介入仲裁,维护孩子继续踢球的权利。原本以为会在足协仲裁框架下解决的纠纷,却在8月出现转折,嗨球青训突然将学员及家长告上民事法庭,索赔金额从18万飙升至 266 万元,而足协的仲裁程序也因此被迫中止。

面对外界的质疑声,孙继海在近日接受国内媒体专访时作出回应。他表示自己 “无意过多回应争议”,强调所有举措 “都是为了孩子好”,同时辩解266万元的索赔是 “根据合同来的”,甚至搬出了巴萨 16岁新星亚马尔的天价违约金作为例子,试图证明青训领域收取赔偿金的合理性。但是,孙继海的这番回应不仅没有平息争议,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诟病,其中以《体坛周报》名记王勤伯的反驳最为尖锐。

王勤伯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发文怒批孙继海团队,直指其混淆了职业足球与青训足球的边界。“孙继海拿职业球员亚马尔的上亿欧元违约金为自己辩护,认为自己公司状告一个 13 岁未成年人家庭索赔 266 万人民币有理”,他认为这种类比完全站不住脚。亚马尔是已具备商业价值的职业球员,其违约金是职业俱乐部间的商业约定,而13岁的青训学员尚处于成长阶段,核心需求是接受系统训练、获得踢球机会。

更关键的争议点在于青训模式的理念分歧。王勤伯直言孙继海的青训思路 “反足球发展规律”,认为其坚持的是 “圈养小孩” 的模式,本质上是 “希望砸钱复刻当年的体工队模式”。在国际足球发展中,青训的核心逻辑是 “普及 + 选拔”——通过社区球场、校园足球让更多孩子接触足球,再从海量爱好者中筛选有天赋的球员重点培养,这一过程强调的是 “开放与机会”;而 “圈养模式” 则将孩子限制在特定机构中,通过合同绑定形成 “垄断”,一旦学员想离开,就以高额赔偿金施压,本质上违背了青训 “育人” 的初衷。

此外,王勤伯还对事件中的法律程序提出质疑。他反问孙继海:“交给法律就好?那么为什么中断足协仲裁跑去民事法院索赔 266万?” 按照正常流程,足协仲裁是解决足球领域纠纷的专业渠道,能更高效地判断青训合同的合理性,也能更快给出 “孩子能否继续踢球” 的结论;而转向民事法庭、大幅提高索赔金额,不仅拉长了纠纷解决周期,更可能让13岁的孩子在官司缠身中错失宝贵的训练和成长时间。“你要有法律精神,等仲裁结果出来再走民事也可以,至少这样孩子能否踢球有个说法”,王勤伯的质问戳中了事件的核心。当青训机构把 “法律” 当作工具,而非维护孩子权益的保障时,所谓的 “为了孩子好” 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。

这场争议之所以能引发足球圈广泛关注,本质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足球青训长期存在的痛点。近年来,随着 “足球改革” 的推进,大量资本涌入青训领域,不少机构打着 “培养球星” 的旗号收取高额费用,却忽视了青训的公益属性与育人本质。一方面,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专业训练,往往需要承担高昂的学费、装备费,甚至 “人情成本”;另一方面,机构为了收回成本、追求利润,会通过签订长期合同、设置高额违约金等方式绑定学员,形成 “进得来、出不去” 的困境。

更值得反思的是外界舆论的反应。正如王勤伯所说:“竟然有那么多粉丝去热捧他,也难怪中国足球搞不上去。” 在部分球迷心中,孙继海的 “国脚光环” 让他的青训举措自带 “正确性”,即便争议出现,也愿意选择相信 “他是为了中国足球好”。这种盲目追捧不仅会掩盖青训领域的问题,更可能让错误的模式得以延续。当青训机构不需要为 “圈养孩子”“天价索赔” 付出代价时,谁还会愿意沉下心来做普及、做基础?谁还会真正关注13岁孩子能否继续踢球的权利?

目前,这场纠纷仍在等待法律的裁决,但无论结果如何,它都应成为中国青训行业的一次 “警钟”。青训的核心是 “人”,是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、有机会踢球,而不是把孩子当作 “资产”,用合同和赔偿金筑起围墙。大家怎么看这件事呢?欢迎评论区展开讨论。

上一篇: 中国男足VS印尼生死战即将打响,中国男足不仅要赢,还要看沙特

下一篇: 兰帕德挂帅12轮不败,阔别英超25年的考文垂有望明年回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