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足球的“一万种死法”:00后职业球员自曝足坛黑幕,比赛名额被挤掉!
2025-10-29 03:55:09
近日,25岁的前职业足球运动员陈轩豪因改行卖肠粉引发关注。这位曾代表广东队夺得全国青运会冠军的球员,因伤病和足球圈乱象选择退役,如今在汕头经营一家肠粉店,同时是一名短视频平台网红。他的经历意外揭开了中国足球基层的潜规则与球员生存困境。
陈轩豪的足球生涯始于恒大足校试训,16岁时因家乡球队汕头雄狮组建选择回归。他曾在试训中鼻梁被踢断仍坚持比赛,最终凭借拼劲获得留队机会。
然而,职业道路的残酷远超想象:新人需替老队员洗衣服、刷鞋、拎装备,甚至凌晨被叫醒购买成人用品;场上遭排挤,老队员故意不传球;更因俱乐部领导的孩子顶替位置,被迫离队。
“教练说报名表都填好了,但他也没办法,”陈轩豪回忆。此外,运动员证书明码标价——二级证需花费几万元,一级证高达十万元。他曾目睹无数有天赋的球员因关系、金钱问题被淘汰,基层足球的成功率不足万分之一。
2020年,陈轩豪因膝盖韧带断裂退役,恰逢中国足球金元时代退潮,俱乐部解散潮让许多球员被迫“踢野球”维生。退役后他尝试多种职业,入伍因旧伤退出,大学期间靠差异化服务创业,如深夜泡面配送、二手书销售等,积累近万名学生资源。
如今,他接手家族肠粉店,每天凌晨4点起床,工作超15小时,将球队管理的经验用于标准化运营,员工从4人扩至13人。他认为,足球训练的毅力和抗压能力反而助力了生意场。“若没有球员时代的体力,现在根本撑不下来。”如今他全款为父亲购买宝马,肠粉店日均流水超万元。
陈轩豪的故事引发球迷热议,有网友感叹:“中国足球不是缺人才,是缺公平!”他的转型成功,更是基层球员在体制夹缝中的挣扎与重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