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网吧里看了一天比赛,搞懂了瓦的“生长秘诀”
上周末,我在石家庄的一个网吧里看了场《无畏契约》(以下简称瓦)的全民赛。
我之所以注意到它,是因为“规格太高了”——7月中旬瓦“百场周冠军”开赛,短短1个月内在成都、上海、广州等全国10所城市规划了100场网吧赛,瓦不但拍摄了独立故事宣传片,还开放了直通全国大赛的奖励。石家庄的比赛,就是其更特别的主题场之一。
在瓦的成长线中,网吧一直被视为重要生态板块。
2023年上线时,瓦空间网吧游戏热力榜,排名第5位,之后一路爬升,到2024年底已经进入TOP2的位置并长期保持。今年,瓦对网吧的投入仍在加码,资源量、频次与深度持续拉升,前不久更提出了推动网吧进入4.0时代的新构想。
我去看石家庄的这场网吧赛,也是有着进一步了解瓦网吧生态的目的。而和参赛的选手、旁观的玩家、钻石特权网吧老板们聊过后,我大概搞懂了瓦为什么做以及在怎么做这件事。
“家门口的舞台”,高光与欢乐并存
“我第一次见到活的神话哥(神话是瓦的段位之一,代表着高玩)!”
“刚刚那场火男打得真牛,这么近距离看,我没上场手心都在跟着冒汗”……
场地说不上太大的网吧中,比赛燃起的热情却不低。
为了不打扰比赛,最初我混迹在观众圈子里,看着这些年龄不同的玩家聚在一起随比赛画面而动。在残局对决的前几秒,大家会屏住呼吸,现场异常安静,选手打出亮眼操作时,现场会爆发出炸耳的欢呼,而当看到“马枪画面”,大家也会开怀大笑,每个人都沉浸其中。
中间休息的时间,我抓了几位选手交流,问他们为什么来参赛,现场体验如何。
来自石家庄学院的小黑(化名)是被同学拉入瓦的,玩了有一年半左右,平日就经常和同学到网吧里开黑,刚好放暑假兄弟们也都在,就来这儿(网吧赛)凑凑热闹。小黑告诉我,他只有钻石水平,好在比赛并不限制报名条件,虽然最后输了,但打这个比赛的过程很享受,而且之前从没感受到过这种在网吧比赛的氛围。
拿下冠军的选手小六(化名)则是从秦皇岛过来,舍友报了名,喊他一起打比赛。小六称自己开始玩瓦的原因是EDG夺冠(2024无畏契约全球冠军赛),现在回忆起来他仍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,“CN,FPS第一,太牛X了!”
而从16支队伍中一路杀出后,小六也不再是看客了,他和队友一起亲身体验了竞技的魅力,也能站在台上喊出那句“我们是冠军”了。小六脸上洋溢出的笑容,他队友兴奋地跳上电竞椅,又下来和各个队友紧紧拥抱的画面,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脑海。
我问小六报名时是不是想圆职业梦,他说“重在参与,但如果可以的话,当然!”
左右滑动查看
在现场与选手们交流时,我发现他们身上有个共性是“不怯场”,都说“享受围观的目光”,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年轻的新一代本就喜欢展示自我,还是因为瓦聚集起来的年轻人都比较潮流外向,亦或是,这一代人和瓦的“无畏”天然契合,他们在瓦的环境里更如鱼得水。
未来,他们不一定会迈入瓦的更高舞台,但至少当下,在这个普通玩家触手可及的竞技场上、在这个大家生活中常来的游戏场景中,他们已经圆了“非职业但认真”的电竞梦。
在小红书上已能看到夺冠玩家晒奖杯
他们也很认可那句“自己故事里的MVP”
这里也不得不提下瓦办网吧赛给我固有印象的冲击,除了规则上仍是传承“全民无门槛参赛”理念,很多环节和我早年经历过的体验对比已“大变样”。
比如它基本迭代成了“类职业赛”的流程设计,包括玩家观赛区和选手比赛区“分割”;部分场次中玩家观赛有大屏,有现场解说,中场休息还有互动问答;选手胜利后的仪式感也更强了,有按手印、MVP单独颁奖、摄像头签名等……虽是家门口,却真有“电竞感”。
再比如瓦的网吧赛已经不是干巴巴的只有比赛,还在融合文旅扩线下社交。像我来的这场石家庄网吧赛,现场就设置了瓦地图”莲华古城“与石家庄”莲花山“、河北省”保定古莲花池“的概念互动打卡区,将游戏经典场景与城市文旅“标志”结合。
这样的主题场次是瓦为“百场周冠军”网吧赛特别打造,覆盖了五大城市,除了河北的莲花,还有成都的麻将牌桌、武汉的江湖文化、西安的赛博兵法、沈阳的工业之魂。这让比赛有了更强的地域亲近感,选手打得更专注,观众也纷纷打卡留念。
左右滑动查看
总之,这个进化版的舞台以及它承载的欢乐,让我看到了瓦在网吧赛事上的用心投入,也能让我推测出它将给瓦带来生命力反哺。
“大爆”支点是瓦构建出的网吧生态
“这很正常,不止今天,每周(办瓦的网吧赛)都人满为患”,石家庄事诚电竞网吧的赛事负责人告诉我,在他们旗下的连锁门店里,玩瓦的人一直很多,甚至今年已经37岁的他自己也是瓦玩家,就算只能打到白银也不妨碍他对这款游戏的热爱。
为了搞清楚网吧里究竟有多少人在玩瓦,我找项目组朋友帮忙联系了成都、长沙、杭州等其他城市举办该赛事的网吧老板交流,最后得知大概占比3-5成,大学附近的网吧可能会更高。
因此,在网吧里办赛事,瓦确实有用户基础优势。
而且前面提到的“小六因CN夺冠入坑”也并非个例,前段时间我与腾讯游戏无畏契约端手游发行制作人金亦波交流时,他就谈到了瓦因赛事而出现了用户量新的猛增,由此可知很大一部分瓦玩家内心有电竞梦,而能在家门口圆电竞梦或者观赛,网吧赛事吸引力自然很大。
比如杭州大神电竞的店长就提到了一个趣事,有位顾客本来玩了挺长时间准备回家了,结果临走时发现要举办瓦的比赛,就进行了现场报名,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才回去。“我看他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了,但表情依旧很兴奋。”
这样的氛围,怎么可能不爆?
当然,瓦“用赛事链接网吧与玩家,进而引爆化学反应”并非一蹴而就,和这些网吧老板/店长交流后,我了解到了瓦做成此事的完整路径:
起步阶段,瓦围绕网吧架构出了基础利益链,不断夯实该场景在瓦用户中的关注度、认同感。具体举动包括分等级的网吧特权(已知最高为钻石特权网吧),给网吧全角色开放、独享专属皮肤、赛事筹办等权利,也包括从网吧奖励活动迭代升级出的月月“瓦8节”,推动玩家形成到网吧开黑打瓦的习惯。甚至各种玩家常用的瓦辅助工具,也都在给特权网吧曝光。
“我在巡场的时候都能听到有顾客在喊自己朋友,说这家有瓦的钻石特权”,杭州大神电竞的店长告诉我,“它对客流量的增长是很直观的。”
瓦的网吧热度和用户占比,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被拉高。
中期阶段,瓦在持续深化网吧的“线下电竞场景”认知。一方面,瓦此前就曾以网吧为根据地举办过区域水友赛、工友冠军杯等活动,百场周冠军赛是进一步的深挖升级;另一方面,瓦将全国大赛固定在了特权网吧进行。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地让瓦玩家认可“网吧+电竞”。
再然后到落地阶段,瓦也在扎实投入,长沙TG电竞综合体网咖的老板告诉我,这次瓦的活动是他们举办过的线下赛中参与人数最多的,“跟官方的宣传配合很重要”;成都CA电竞馆的老板也谈到,“执行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意识,如配备的摄影摄像资源很充足,留下了大量精彩竞技瞬间”,“玩家能感受到自己在参与一场被尊重、被记录的比赛”。
左右滑动查看
根据此前官方公布的数据,瓦每年在网吧生态上的投入都是亿级,连带上面的路径举动,不难发现,瓦的网吧赛会火并非短期偶然性的爆发,而是长期规划积累结出的硕果之一。
另外,我了解到网吧运营者们看重的也不止短期客流量,比如石家庄事诚电竞的赛事负责人就表示,“一直想通过赛事/活动来搭建出与年轻人交流的机会,希望让玩家和门店之间形成有趣的互动参与”,这对门店争取年轻群体的长线留存黏性以及目光倾斜都很关键。
“知道他们想要什么,我们也能更快地迭代升级,抢到网吧市场的先机。”
瓦,紧盯“服务升级”
玩家实现了自己的电竞梦想,网吧达成了客流量以及黏性目标,瓦得到了什么?其实,这是个不需要做额外拆分的话题,玩家层面大家容易理解,会不断累积对游戏的喜爱,网吧层面也一样,它会以独特的价值反哺游戏。
交流期间,成都CA电竞馆的老板向我解释了“为什么大家要到网吧里玩游戏”:线上环境无法提供真正的深度交流,只有线下场景的面对面沟通,才能真正做好复盘、研究战术、分享喜悦,那种激情的开黑氛围始终是有魅力的。
对于瓦这种强竞技游戏而言,优秀网吧生态会“显著放大”游戏乐趣。
而且,市场大环境也在变化,包括硬件发展扶持、国产大作持续诞生,都在加速网吧盘子的复苏与向上发展。更近更直接的,跨端PC已成现有头部游戏必争之地,在性能、氛围上可提供更多加成的网吧,也随之得到了更多用户选择。
从网吧老板们的反馈来看,瓦前期投入抢占了新生态阶段的先机,率先建立起了伙伴的信任关系,有成熟的合作基础用于挖掘价值,还能吸引更多优质网吧加入生态链。
那么瓦为何能先行一步?
我觉得很难说他们预判到了网吧复苏,毕竟瓦在刚上线的2023年已经在投入了,而那时候趋势还不清晰。相比之下,归功于瓦服务升级的思维更站得住脚。
设计产品时,瓦就在思考“要做一款什么样的游戏,才能满足新生代对公平竞技射击游戏的诉求”,对于网吧的投入,则是已知部分玩家必然会出现在该场景,研究“如何让他们玩得更爽”,到做电竞时,问题落到了“如何在新时代做符合当下大众认知、追求的全民电竞”。
瓦的整个思维方式,都是做服务的迭代升级,而升级带来的生态变化,又让各个板块之间有了串联共赢的可能性。瓦的全民网吧赛,就是这样诞生的,它之所以会提出向潮流娱乐场所进化的网吧4.0生态,也同样是在新探索后继续做服务升级的必然。
记得金亦波跟我说过“瓦上线前很多人都没想过它能火成这样”,我曾以为他想表达的是“永远都有未知可能性”,不过现在我觉得那大概是对“一步步成长起来”的回忆。
未来确实会有很多未知,但瓦始终追寻着名为“服务升级”的灯塔。